当前位置:新闻资讯-新闻详情

新型农民带路 脱贫致富有望

《重庆日报》社 任雪萍
浏览量:326
2017/10/18发布

    “黄专家,你看一下我的辣椒行距种得对不对?”“陶教授,你给我的花菜种子今年收益不错,明年再给介绍几个嘛。”“老罗,你来得正好,快来看一下我的甘蓝,这两天发现虫子了。”……近日,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的黄启中、陶卫林、罗云米等几位蔬菜专家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冷水镇太平村一下车,就被闻讯在路边等候多时的的菜农们或拉或拽地“请”到自己的地里。


    “专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实惠,种菜的种子、化肥都是送的呢。”沙子镇龙源村贫困户向学梅说,她常年生病,不能外出打工赚钱,只能在家种玉米喂猪,一年收入才1万元,今年种菜收入有3万多元。“种菜脱贫有希望啊!”


    2016年,市农科院在全市六个区县选了六个贫困村作为精准扶贫对象,选派专家入村到户,制定扶贫产业规划,培育新型农民和成熟的产业链,帮助贫困村脱贫,石柱沙子镇龙源村便是其中之一。经过一年多的发展,而今的龙源村,一批蔬菜种植大户、营销大户、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农民成长起来,高山蔬菜产业增收效果明显,脱贫的贫困户增加。


    海拔高

    适宜种植高山蔬菜


    沙子镇龙源村距离石柱县城35公里,距离黄水景区40余公里,自从G50沪渝高速、省际公路石柱-利川-白洋塘、渝利高铁横贯境内,交通出行变得方便起来。


    龙源村土地总面积29700亩,其中,耕地面积5864亩,林地面积21734亩,全是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大山。全村居民就分散居住在海拔1000-1500米的山里,“路通前,有些老人一辈子很少下山的。”龙源村村支书向元华说。


    龙源村农户常年以种植黄连、莼菜、玉米、马铃薯、蔬菜等为生,产业结构杂而散、小而乱,加上缺乏市场经营意识,种植技术落后,没有形成品牌和规模效应,所以,贫困人口较多,迄今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46人,占全村总人口的9.1%。


    市农科院的专家经过调研后,确定了龙源村“黄连+特色莼菜+蔬菜”的产业结构,其中黄连种植2836亩,成为全村发展的主导产业,新增高山蔬菜作为重点打造的产业。

    

    不接受

    引进合作社作示范


    龙源村洞古组位于海拔1500米的高山地区,昼夜温差大,非常适宜高山蔬菜的种植。


    “这里的居民世代种黄连,高山蔬菜有哪些品种之前都没有听说过,要让他们不种黄连改种蔬菜,是比较难的。”指导高山蔬菜种植的专家黄启中告诉重庆日报记者道。


    为了尽快带动当地农户走上蔬菜致富路,经市农科院专家介绍,龙源村引进了几个蔬菜种植合作社,娘家是沙子镇的向元芳便是其中一位。


    向元芳之前和丈夫在涪陵的蔬菜批发生意做得风生水起,一年利润就有20多万元,对区县的蔬菜市场行情颇为熟悉。“卖而优”的她这些年开始转向种菜,并有成熟的种植经验。


    2016年,听说自己的家乡要发展高山蔬菜种植,还有市农科院的专家亲自指导种植技术,一拍即合下,她和丈夫在洞古组流转了130亩地。


    “高山地区主要适合种植甘蓝、萝卜、花菜、辣椒这几种菜,由于昼夜温差大、空气湿润、养分充足,蔬菜地没有旱过,所以,长得菜色泽正、口感特别好,吃起来有一股甜味,尤其是白萝卜,在市场上叫得起价又卖得快,每次一运到涪陵就会被抢光,有的还会提前定。”已是龙源村洞古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向元芳说,长在这几块地里的白萝卜,再过十多天就上市了,可现在已经被菜贩订完了。


    见效益

    农户纷纷跟着种


    看到效益的农户们开始纷纷加入高山蔬菜种植,这其中包括许多建卡贫困户。他们除了在向元芳合作社边干活赚钱,边学种植技术外,还在自己家里种植高山蔬菜。


    “今年不种玉米了,种了3亩地的花菜和甘蓝,种菜的种子、化肥都是这些专家们送的,他们还经常下来指导,只需要自己好好干活就行了,省心!”70多岁的贫困户沈家英说。“我以前种黄连一年收入最多1万元,现在在小向这打工一天可以挣80元,加上自己种菜卖给她,已经卖了2万多元了。”因病致贫的村民张生群说。


    高山蔬菜最大的优势就是虫害少、不需要打农药,只需要诱虫板就能消灭虫害,所以,绿色环保、品质好。为了保证农户种的蔬菜的品质,向元芳除了要管理自己的合作社外,还要对收购的30多家农户的蔬菜种植和管护技术进行统一指导和管理。


    “当初支持向元芳合作社的两个重要条件就是,一要优先吸收附近的贫困户来合作社打工挣钱,二要将我们传授给她的种植技术和经验,无条件地教给村民,帮助他们脱贫致富。”黄启中介绍道。


    保销售

    培育蔬菜营销大户


    除了引进合作社示范种植外,为了保障蔬菜规模化种植后的销售,市农科院结合龙源村靠近黄水景区的地理优势,帮助村民培育或引进了一批蔬菜营销大户。


    彭德春本是冷水镇太平村的一家庭农场主,种植蔬菜多年,每年夏季黄水避暑游期间,彭德春都用自己的小货车装满从村里收来的菜去黄水卖。“把菜拉到黄水卖,价格比在石柱卖贵得多,利润很可观。”彭德春告诉记者。


    看到邻近龙源村的高山蔬菜品质和产量都不错,彭德春看到了商机,主动找到市农科院的专家要求学习高山蔬菜种植技术,并承诺帮助销售龙源村村民种的高山菜“有多少卖多少”。


    据参与龙源村扶贫的石柱县武陵山研究院的负责人柯建鸿介绍,目前,龙源村重点建设的1000亩优质黄连示范基地、400亩特色莼菜生产基地和350亩高山蔬菜基地已经基本形成。下一步,将按照市农科院制定的规划,围绕蔬菜、黄连、莼菜等主导产业,通过提供技术指导、资金信贷、项目支持、政策扶持等多种方式,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、专业大户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民,预计到2020年,逐渐发展15个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,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。


    “市农科院入村开展扶贫除了带去好的品种、技术,做适宜的产业规划外,还要推广新的扶贫脱贫方式,比如,培养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他们可以扎根当地,通过特色效益产业发展,将贫困群众吸纳其中学技术、学管理,实现从‘要我脱贫’到‘我要脱贫’的转变,从依靠‘外在的给予脱贫’到实现靠‘内在的技能’致富,从而实现整体、长期的脱贫致富。”市农科院院长唐洪军说。


    摘自 《重庆日报》 2017年10月18日


重庆市农业科学院

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

电话:(023)65705208

地址: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农科大道

传真:(023)65703532

官方微信